top of page

2023/06/02
碳稅聯盟成立記者會

出席發言學者:

蕭代基(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周桂田(台灣大學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民間團體發言者:

文魯彬(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創會理事長)

李騏廷(荒野保護協會 理事長)

侯皓為(青年代表,中央大學永續社社長)

吳思儀(青年代表,政大Green24永續社)

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王醒之(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羅泰/Tyler Prochazka(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創會理事長)

跨黨派立委:

陳椒華(時)、邱顯智(時)、吳欣盈(眾)、高嘉瑜(民)、曾銘宗(國)

新聞摘要重點

 

碳稅聯盟6月2日舉辦成立記者會,由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看守台灣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樹人會、野薑花公民協會等六個團體發起,和22個民間團體共同成立。

碳稅不是增稅,是把其他的稅整合,用排碳來計稅。

 

碳稅聯盟正研擬民間版碳稅條例草案,其三大要點包括:
三大原則:源頭課徵、以價制量、財政中立

環保署正在設計的碳費課徵方式太過複雜,第一階段針對289家排碳場所的直接及間接排放量課徵,但是依氣候法,電力公司生產電力供消費的直接排放量不必繳納碳費,使得繳納碳費的排放量僅約涵蓋總排放量一半,預期減碳效果有限,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對從源頭的直接排放課徵,行政成本較簡單,也讓全體國民都能負起具體的責任。

節能減碳不能只停在個人層次的道德勸說,透過碳稅「以價制量」這項經濟誘因,幫碳排放標價,就算沒有太強環保觀念的人,也會為了省錢,學習省電技能和生活環保。產業也因為節能就是節省成本,加速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所以碳稅是打開減碳大門的鑰匙。

三大用途:調適研發、償還碳債、返還人民

碳稅徵收後應成立氣候基金,擴大其效用,用於三大用途:償還碳債、返還人民及調適研發,償還碳債是幫助未來世代移除我們當代人遺留給他們過多的溫室氣體存量,不要留碳債給子孫;返還人民可促進所得分配公平性、提高國民可支配所得;調適研發可以促進具有公共效益的研究發展與調適工作。基金不應該如氣候法溫管基金用於補貼排放者,排放者減少碳排放自然就會得到少交碳稅的好處,而且減碳是責任,不是做善事。

建議回歸碳稅立法,由財政部就國家重要轉型進行預算統籌分配,建立特種基金,以對各部門轉型所需、產業與社會進行公平分配,創造三贏與多重紅利。

過去和現在的世代,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會持續留在大氣中,碳稅應該留下氣候基金,給未來世代移除遺留的碳債。

雖然課碳稅讓油價、電價合理化調高,但如果用現金普發返還人民,就可以減緩對經濟弱勢者的衝擊,透過政府財政中立和財富重分配的過程,一般人的淨收入反而可以增加。

 

三贏效益: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公平

碳稅如果夠全面,就能把產品生產製造與消費使用的直接與間接碳排所帶來的環境成本內部化,如此將可促進無包裝商業行為,減少一次用產品的使用,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促進廢棄物循環利用,有利於循環經濟。

我們認為只要有溫室氣體排放的事實,就應該要繳碳稅;如果能全面課徵碳稅,只要課得夠高,將能矯正這扭曲、不利於循環經濟的焚化政策,不用讓焚化爐或SRF專用爐遍佈各地,不用讓彰濱附近居民用肺承受六座焚化爐密集產生的空污。

碳稅的課徵,讓用電的人不論在何處,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要付出一點最起碼的代價,來拉近環境正義的距離。

bottom of page